在这大武王朝,女权意识并不发达,女子的社会地位远低于男子。尤其是像林幼娘这样的童养媳,其身份地位更不及寻常的妻子尊贵。
若宁夕另觅道侣,她如今的地位便难以维系矣!
林玉竹之夫家村落的村尊,曾为其子觅得一位童养媳。
待那村尊之子长大成人,却又另娶妻室,原先那位童养媳顿时贬为了侍妾,日日受尽虐待,生活凄苦无比。
目睹宁夕将黄泥浆倾入那珍贵的灵糖之中,林玉竹以为他是在怄气,此情此景,看来已将二师兄逼至绝境,自己又能落得好结局么?
王婶年长且身为局外人,并未如林玉竹般绝望,瞧见她被吓得竟说出要宁夕与赖志成的小姨子如何云云,当下便毅然出面主持公道:“玉竹莫怕,婶子为你撑腰!”
宁夕啼笑皆非:“这都是些什么鸡零狗碎的事儿啊,你们别...罢了。”
宁夕索性不再辩解,明白此时说什么也无法让人信服,还是用事实来说话更为有力。
然而,事实并未给出答案,反而接连扇了宁夕几个响亮的“耳光”。
宁夕费力地倒入三次黄泥浆,瞪大眼睛一瞧......
呀呼!
瓦罐内的糖液仍旧漆黑如初,仅仅是略微比先前淡化些许,丝毫不见转白之迹,更别提能够炼化成后世的仙晶砂糖!
究竟何故如此?
所查阅的古籍记载乃虚假之言?
抑或是自己记忆出了差错?
此事不可轻言放弃,必须再试!
......
接连三次施加黄泥浆,瓦罐内的糖液终究是又淡了几分,比起初始的灵黑糖稍显柔和,略有些贴近后世的灵红糖。
不过,在黄泥浆不断洗礼之下,瓦罐中的灵红糖也在肉眼可见地急速消减,毕竟糖类本就能溶于水。
如此这般下去,只怕尚未炼化成仙晶砂糖,瓦罐内便已空空如也!
此刻,林玉竹和王婶总算窥见了宁夕此举的真实意图——试图淡化灵糖之色。
遗憾的是,两位妇人所见甚少,自然不知红糖褪色成功意味着何等重大的突破。
在她们的认知里,无论是色泽深浅,糖便是糖,同等珍贵;而宁夕如此行事,简直是挥霍无度!
对于身为博雅真人研究生的宁夕而言,实验失败如同寻常饮食一般平常。
他并未因此沮丧,更未曾想过就此放弃。
既然糖液已现淡化之效,便证明其法门确有价值。
未能一举成功,只是在某环节点上出现了纰漏而已。
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,乃是修炼大道者的必备素质,若是因一时挫折便意志消沉,乃至彻底放弃,那样的人不仅无法成为大道者,更无法踏上准博雅真人之境。
红糖已被水溶化殆尽,宁夕思量,那便将黄泥浆调配得更加浓稠些,只需借助黄泥的吸附之力,切勿再让水分掺杂其中,破坏灵糖炼化的过程。
于是,宁夕便一次又一次地开始了试验。
与此同时,赖志成的守村卫队终告成立。
多年村尊的经历并非全然无益,赖志成的第一个决策便显得十分明智——修建村庄护城墙。
面对穷凶极恶的邪祟势力,那些食不果腹的乡野村民自然难敌,唯有固守家园,方有一线生机......
为了守护卧龙谷与赖家的修炼资源,单靠硬碰硬并不足以固守此地,必须构筑起坚固的防御阵法和灵阵禁制。
由于每户人家皆需派出一名修为者,因此组建的护村修士队伍人数众多,即便宁夕和他的弟子并未参与,赖志诚也成功动员了一百多位修行者加入。
在这个武道昌盛的时代,人们可以通过雇佣他人代为履行修炼之外的杂务,也可用修炼物资抵偿这些义务。然而,宁夕并未寻求他人代行义务,反而将修炼物资发放至他的弟子手中,任由他们自行决定如何处理。
家中人口众多且愿贡献力量者,可免去贡献修炼物资,只需派出一人加入护村修士队伍;而对于那些人口稀少的家庭,如李家这般,没有达到修炼境界的劳动力,便只能提供修炼物资以豁免修炼之外的杂务,或雇佣他人替代。
对于这个关系到全村民众安危的护村修士队伍,宁夕自然不能置身事外。倘若他在关键时刻既不亲身参与,又不愿贡献修炼物资,那显然是说不过去的。
宁夕旨在笼络人心,并无意成为村落的独裁者,无论何时,他都不会选择与全体村民们对立。为此,他给予每位弟子一定数量的修炼资源——每人每日三升灵米。
古时,百姓间的交易并非以斤两衡量,而是以升作为容量单位,因其易于制作成容器并直接计量,从而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。而在武朝,一升约相当于后世的一斤二两,若每日供给三升,则等同于三斤六两的灵米,如此便可免除修炼之外的杂务。
看似实惠的条件,实则让大多数武朝底层修炼者望而却步。即
第103章 恍然得知他三太爷驾临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